新冠肺炎 | COVID-19

第一篇

值得全人類振奮既成果

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案研究成果陸續發表: 2-羟丙基-β-环糊精、兒茶素酸酯及高濃蜂膠液(酸酯蜂膠液 EGCG Propolis)的人體對照實驗

各位朋友,陳少雄同大家分享一則發表了沒多久的研究成果給大家參考,

這份研究是由: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8118...

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

巴西聖保羅卡托利卡天主教大學

巴西聖保羅聯邦醫科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美國明尼蘇達州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生物系統工程系

奧地利維也納梅塞利研究所

這份報告發表於2021年的

研究內容:

巴西綠色蜂膠提取物對SARS-CoV-2(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感染的抗病毒作用:病例報告和回顧

新冠肺炎這種疾病通常傳染給患者的家屬和醫務人員(1)。臨床上,85%的感染患者有亞臨床或輕度疾病。然而,與流感相比,SARS-CoV-2更容易引起呼吸併發症(例如,嚴重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磨玻璃混濁]和間質性肺炎),即10-15%的病例(2,3)。此外,5%的感染患者需要進入重症監護室(2)。在COVID-19的臨床表現中,死亡率估計為0.7-7%(2,3)。儘管現時無法對COVID-19患者進行特定治療,但臨床治療計畫(1)中一直有一致的修改。臨床實踐中採用了多種治療方法,如支持干預和免疫調節劑的使用、抗病毒治療、抗生素、抗瘧藥、康復血漿輸血和輸血相關科技。同時,為在全球範圍內開發疫苗,開展了若干翻譯研究,以對抗SARS-CoV-2感染(4)。此外,利用藥用植物和植物中分離的純天然分子進行的一系列互補治療,顯示出對SARS-CoV-2(5)具有重要的抗病毒活性。從臨床角度看,蜂膠可作為SARS-CoV-2患者可能的輔助治療。

天然產物在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積極吸引了生物醫學研究和科技的關注(6-8)。然而,醫生和研究人員還沒有準備好加深他們對仿生學的認識,這可能是因為在訓練期間缺乏生物類比的接觸(8,9)。仿生學是一門科學領域,它研究自然的模型,類比這些形式、過程、系統和解决人類健康問題的策略(6、7、9、10)。專家們明確指出,仿生不僅基於我們能從生物體及其生態系統中選取什麼,而且還基於我們可以從它們中吸取什麼(7-9)。按照這一推理方法,蜜蜂產品近年來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中得到了應用(11)。蜂膠及其提取物由於其與藥理活性有關的機制,在治療幾種疾病中具有積極的作用(11)。

有趣的是,蜂膠的生物活性是由於酚酸、酚酸酯、黃酮、萜類、蒿皮林C、咖啡酸、金黃素、高良薑、槲皮素、芹菜素、山豆蔻醇、皮諾班辛5-甲醚、皮諾班辛、皮諾辛、皮諾辛、匹諾班辛、醋酸皮諾班辛(13)等多種化學成分所致。蜂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蟲、抗腫瘤、免疫調節、抗炎、抗肝保護等藥理作用,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一般情况下,蜂膠的各種治療功能證明它在開發有利於人類健康的可行產品方面有潜在的用途(8,14)。囙此,一些研究建議具有令人振奮的前景,特別是在使用蜂膠治療感染SARS-CoV-2的個人方面。

在過去的十年中,一些翻譯研究已經證明,從溫帶氣候中採集的蜂膠提取物(PE)對多種病毒具有有效和廣譜的抗病毒活性,如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流感病毒a型和B型,以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6)。

迄今為止,還沒有被證明有效的治療SARS-CoV-2的方法或疫苗(25)。

囙此,確定新的治療方案對防治該病至關重要(26)。根據這些資訊,我們的研究小組評估了一名接受巴西綠色PE的COVID-19患者。2020年6月13日,一比特52歲的女性因頭痛、喉嚨痛和不適入院2天。她血壓120/70毫米汞柱,脈搏每分鐘72次,呼吸頻率18轉/分,體溫36.7攝氏度,室內空氣中動脈血氧飽和度97%。病人是警覺和連貫的,體檢沒有發現胸部聽診喘息。

患者既往無慢性病病史,包括腎病、高血壓、內分泌失調或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疾病。此外,她報告吸烟,但沒有飲酒。此外,她入院時的血常規檢查結果在正常參攷範圍內。然而,鼻咽拭子樣本中SARS-CoV-2的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結果為陽性。醫療隊建議病人呆在家裡。在家裡,病人保持健康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她還報告說,她已經開始食用巴西綠色蜂膠的非酒精製劑。通信。Ltda,Ribeirão Preto,巴西),劑量為45滴,每天3次,持續14天。經過12天的治療,患者的一般臨床狀況明顯改善,她恢復了,RT-PCR檢測結果為陰性。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一例報導蜂膠對SARS-CoV-2感染有治療作用的病例。這種基於單一病例報告的治療干預的相關性值得商榷,因為臨床療效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患者對使用其他輔助治療的反應。

第二份研究

蜂膠輔助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的療效: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1.08...

在COVID-19的候選治療方案中,蜂膠由蜜蜂從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分泌物中產生,顯示出對抗病毒靶點的潜力,並顯示出免疫調節特性。我們採用標準化蜂膠產品(EPP-AF)對住院的成人COVID-19患者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開放標籤、單中心試驗。患者接受標準護理加蜂膠,口服劑量為400毫克/天(n=40)或800毫克/天(n=42),持續7天,或單獨接受標準護理(n=42)。標準護理包括所有必要的干預措施,由主治醫生决定。主要終點是臨床改善的時間,定義為住院時間或氧治療依賴性。次要轉歸包括急性腎損傷和需要重症監護或血管活性藥物。與對照組相比,兩組蜂膠干預後的住院時間顯著縮短;平均7天(400mg/天)和6天(800mg/天),而標準護理組僅為12天。蜂膠對補充氧氣的需求沒有顯著影響。高劑量組發生急性腎損傷的患者明顯少於對照組(42例患者中2例,10例)。蜂膠作為輔助治療是安全的,並减少住院時間。本臨床試驗的註冊號為:NCT04480593(20/07/2020).

第三份研究(進行中)

補充蜂膠對冠狀病毒(COVID-19)患者臨床症狀的影響: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方案的結構總結

https://trials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

摘要

目標

本研究旨在評估補充蜂膠對冠狀病毒(COVID-19)患者臨床症狀的影響。

試驗設計

這是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對照、隨機Ⅰ期臨床試驗。

參與者

如果患者年齡在18歲至75歲之間,且沒有現時使用華法林或蜂膠補充劑的歷史,且對蜂產品不敏感,則根據PCR試驗確認為COVID-19的患者有資格參加試驗。患者將從伊朗伊斯法罕市的Al-Zahra醫院招募。

干預與比較

干預組的參與者(N=40)將接受相同的蜂膠片劑(含300毫克伊朗綠色蜂膠提取物),每天3次,為期2周。對照組的參與者(N=40)將接受相同的安慰劑片劑(含300毫克微晶纖維素),每天3次,為期2周。所有藥片均由伊朗伊斯法罕Reyhan Naghsh Jahan製藥公司生產。

主要成果

主要結果是冠狀病毒病臨床症狀的變化,包括從基線檢查到2周結束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

隨機化

符合條件的患者將按1: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干預組或對照組。隨機化將根據4個區塊的排列大小進行,並根據性別分類進行分層。隨機序列將由試驗的藥劑師使用隨機數位錶來準備。

致盲(掩蔽)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對所有參與者、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隱瞞試驗組的分配。為確保盲法,隨機化序列將保存在相同的、不透明的、密封的、按順序編號的信封中。只有試驗的藥劑師可以訪問隨機清單。此外,安慰劑片劑在質地、味道、顏色、氣味和重量方面與蜂膠片劑相似。兩種藥片均應裝在重量、形狀、標籤和包裝完全相同的容器中。

隨機數位(樣本量)

總樣本量為80例,每組40例。

審判狀態

協定版本為1.02020年10月10日。招聘於2020年8月22日開始,預計2021年3月21日完成。

已有機構集中生產,成為國際公共產品

治療成本比疫苗更加便宜


第四篇

通過網絡藥理學方法和分子對接分析揭示苦參堿對COVID-19患者作用的潜在機制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813455.2020.1817944

背景

苦參堿治療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臨床療效已被證實,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方法

採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SEA、GeneCards、CTD和TTD等方法確定SARS-CoV- 2中苦參堿的潜在靶點。用Cytoscape軟件確定靶通路網絡,進行地形分析。線上字串分析平臺和Cytoscape一起用於生成PPI網絡和GO和KEGG途徑富集分析。最後,通過分子對接類比研究了苦參堿Mpro、苦參堿ACE2和苦參堿RdRp的相互作用。

結果

獲得了10個常見的苦參堿靶點,特別是TNF-α、IL-6和CASP3。GO和KEGG訊號通路的富集分析顯示,細胞增殖、凋亡、程式性細胞死亡和免疫應答中有五條訊號通路顯著富集。

結論

在COVID-19治療期間,苦參堿通過靶向TNF訊號通路中的TNF-α、IL-6和CASP3來調節病毒複製、宿主細胞凋亡和炎症。


第五篇

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治療COVID-19 40例臨床療效觀察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1941746_Clinical_efficacy_of_Matrine_and_Sodium_Chloride_Injection_in_treatment_of_40_cases_of_COVID-19

本文通過對40例冠狀病毒病(COVID-19)患者病歷資料的分析,探討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治療COVID-19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基於先前的動物試驗結果,旨在研究和證實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治療COVID-19的臨床療效。動物實驗證明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對人冠狀病毒肺炎模型小鼠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肺抑制指數達86.86%。對湖北省荊州市傳染病醫院(胸科醫院)2020年1月30日至3月21日收治的40例COVID-19確診病例進行評估。在這些病例中,患者在推薦的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診療方案中採用其他中西醫結合方案進行治療。對治療前後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核酸清除時間、影像學資料進行比較分析。40例患者經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治療後,臨床症狀明顯減輕,血液分析及生化名額恢復正常。肺部CT顯示病灶吸收率50%以上,病毒核酸檢測顯示患者平均清除時間16.6天,平均住院時間25.9天。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給藥後,咳嗽、乏力症狀明顯減輕,食欲較給藥前明顯改善,尤其是有胃腸道症狀的患者。實驗室名額尤其是淋巴細胞絕對值和比值、CRP明顯減輕。根據胸部CT短期複查,肺部病變吸收較以前加快,尤其是網格狀和纖維化病變。與阿比多、克立格等抗病毒藥物比較,核酸清除時間明顯短於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臨床有效率為100.0%。我們認為苦參堿氯化鈉注射液治療COVID-19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建議加大臨床應用,進一步開展大樣本臨床驗證。


第六篇(動物實驗)

應用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科技研究苦參堿治療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機制。

https://library.uniquindio.edu.co/eds/detail?db=cmedm&an=33517789&isbn=1521-0464

本研究旨在探討苦參堿治療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藥理機制。從多個資料庫中確定了與苦參堿、COVID-19和肝損傷相關的潜在靶點。構建PPI網絡,根據度值篩選覈心名額。然後,進行GO和KEGG富集。利用分子對接科技驗證了苦參堿與覈心靶蛋白晶體結構的親和性。最後採用實时RT-PCR檢測苦參堿對肝損傷小鼠肝組織和肺損傷小鼠肺組織hub基因表達的影響,進一步驗證網絡藥理學分析的結果。結果表明,共鑒定出6個覈心靶點,包括AKT1、TP53、TNF、IL6、BCL2L1和ATM。苦參堿對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潜在治療機制與調節抗病毒過程、改善免疫系統、調節炎症因數水准密切相關。分子對接表明苦參堿能與受體蛋白自發結合,並具有較强的結合力。實时螢光定量RT-PCR顯示苦參堿能顯著降低肝、肺損傷小鼠AKT1、TP53、TNF、IL6和ATM的表達(P<0.05),並在一定程度上新增BCL2L1的表達(P>0.05)。提示苦參堿可通過多維度的藥理機制實現對COVID-19合併肝損傷的同步干預。